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51章 朱翊鈞特意把小情……

關燈
第251章 朱翊鈞特意把小情……

朱翊鈞特意把小情侶留下來,也沒別的事情。他就是想告訴崔銘哲這個聰明的商人,王小姐雖然失去了娘家的依靠,但這個婚是皇帝做主賜的,那他就是王小姐的依靠,若崔家膽敢怠慢王小姐,必定嚴懲。

朱翊鈞早就看出來了,什麽官家小姐,什麽曇陽大師,王桂不過是個錦繡叢中的可憐人,這輩子所有的人生大事都不由自己,包括生死。

若他不曾來南京,不曾遇到這樣的事情,不難想象,王小姐最終的命運,很有可能是羽化成仙。

羽化成仙不過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大型表演,為了達成不可告人的目的,而現實是,王小姐會在父權的逼迫下,為了家族男性的仕途,甘願赴死。

這事兒讓朱翊鈞碰上了,他就不能不管。

小的時候,馮保曾經和他提起《韓非子》,說:“身為帝王,令人恐懼比受人愛戴更偉大。一懦弱、二愚蠢、三懶惰。除三者之外一切皆是美德。”

朱翊鈞時常以此審視自己,他想他或許永遠也無法成為一名偉大的帝王。因為令人恐懼還是受人愛戴,於他而言,並不重要,他只想做他想做的,該做的。是非功過,任由他人評判。

王錫爵出了宮,不回府,直奔王世貞府上,把面聖的事情同對方說了,驚嚇過度,堂堂榜眼說話時竟有些顛三倒四。

王世貞可算聽明白了,他們辛辛苦苦打造的曇陽大師這個大IP,就因為王桂跟一個商人談戀愛,現在功虧一簣。

王世貞實在不懂:“咱們都不知道的事情,皇上是如何知道的?”

王錫爵現在腦子一團漿糊,一時間沒聽明白:“什麽事情?”

王世貞情急之下話說得非常直白:“你女兒跟人私會的事情。”

“私會”二字戳中了王錫爵敏感的神經,立時就炸了:“現在出了事就是我女兒了,你怎麽不說她是你師父?”

王世貞現在又驚又怒,說話也顧不得維持體面:“她是你的女兒,在家守節,代發修行,卻是偷偷溜出去與男人私會,你家風不正。”

王錫爵被他氣死了:“是,我家風不正,我女兒跟人私會,你拜我女兒為師,你又是什麽好東西?”

“若不是我,你女兒能成為今日被江南名士爭相追捧的曇陽大師?”

“沒錯,就是你裝神弄鬼,欺瞞世人,我今日就要把你做的事情公之於眾!”

“那些事,你堂堂國子監祭酒,利用女兒籠絡人心,居心叵測,你以為此事你能脫得了幹系?”

“……”

太倉二王,皆是官宦世家,向來叫好。因為皇帝賜婚,如今反目成仇。

後來,他倆這番爭吵不知怎的,傳進了朱翊鈞耳朵裏,皇上當天樂得多吃了兩碗土豆。

王錫爵沒有辦法,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,至少他認為是家醜,所以他對外宣稱,曇陽大師通過元君試煉,準備開始閉關,由元君親授經書。

朱翊鈞在南京呆得太久了,張居正又寫信來催他回京。朱翊鈞缺不著急,他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完成。

他在給張居正的回信中寫道:“我出巡近兩年,走過天下各處,以移風易俗為心,習俗相沿,不能振拔,與以自新之路。如山西樂戶,浙江惰民,南京官妓等,皆除其賤籍,編戶為良民,從此不得買賣,可以從事尋常行業,參加科舉,過正常人的生活。”【1】

寫完信,朱翊鈞卻沒著急讓錦衣衛往京城送。

夜涼如水,他站在院子裏苦思良久,直到身後有人靠近,給他披了件衣裳。

“雖不比北京,但已臨近十月,天冷了,陛下當心受涼。”

朱翊鈞只聽細微腳步聲,就知道是馮保,轉身握住他的手:“大伴,你知道我不怕冷。”

他從小就不怕冷,北京大雪紛飛的冬天,別人的寢宮一整個冬天炭火不息,他的寢宮只在夜裏燃著炭爐,還得放得遠遠地。

馮保問道:“陛下在想什麽?”

朱翊鈞把要廢除賤籍的想法告訴了他,馮保問道:“是因為那位薛小姐?”

朱翊鈞搖頭:“是因為小元寶。”

小元寶就是那個翻墻去私塾偷聽的龜奴。

朱翊鈞卻又皺了皺眉:“可我又有些猶豫。”

馮保問道:“陛下在猶豫什麽?”

朱翊鈞說道,“雖然廢除賤籍,但那些罪臣的後人,我很猶豫要不要讓他們參加科舉。”

“陛下有答案了嗎?”

朱翊鈞搖頭:“我認為,至少三代以內不行。”

馮保心道:“這個我熟,幾百年後相關工作也需要政審。”

他對朱翊鈞說道:“入朝為官者,必須思想端正、品德優良、作風正派,具備較強的紀律性和法制觀念,如此,才可最大限度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穩定。”

朱翊鈞覺得他說得有道理,於是,在給張居正的那封信後面又補充了一條:“無論何人,今後再無賤民一說,罪臣之後,三代之內雖不能參加科舉,但可以從事其他行業。”

信送出去之後,朱翊鈞也算放心了,他在南京還有一些事情,處

理完了,就能離開。

這日,朱翊鈞在南京戶部查賬,戶部尚書殷正茂向他匯報了這樣一件事情。

從正統到隆慶年間,黃河三天兩頭決口,則挾漕而去,導致漕運河道淤堵,很長一段時間,無法行船,甚至廢棄。

但江南是重要的糧食產地,北方連年征戰,糧食必須運往北方。

隆慶五年四月,黃河覆決邳州王家口,自雙溝而下,南北決口十餘處,損漕船運軍數千計,淹沒糧食四十萬餘石,而匙頭灣以下八十裏皆淤。於是,就有朝臣提出通過海路運送糧食。

如今,在潘季馴的治理下,這幾年,雖然每年汛期黃河還是會有一兩處決口,但對於運河的影響已經小多了。

於是,朝中又出現了爭議,有人認為,應該停止海運,恢覆運河,但也有人不同意。

朱翊鈞讓他把相關人等都找來議事,兩派都說一說自己的理由。

這幫人七嘴八舌,說著說著就在大殿裏吵了起來。

朱翊鈞聽得頭疼,果然,吵架不是北京朝會的專屬,南京官員也喜歡吵。

雙方都有各自充分的理由:支持海運的認為:運河時常淤堵,又沒有海風驅使,水位不高,船只小,所以需要花費更多人力和財力,所以漕運很麻煩。

支持漕運的認為:海上的天氣變幻莫測,時常因為大風大浪而導致翻船,不但糧食沒了,還會有較大傷亡,有時甚至還會遇到海盜劫掠,所海運很危險。

雙方爭論不休,最後不約而同看向龍椅上的朱翊鈞,齊聲道:“請陛下決斷。”

朱翊鈞聽他們吵了小半個時辰,屁股坐疼了,站起來走動走動:“朕以為,你們說得都對。”

“……”

眾人面面相覷,這算什麽,打太極嗎?

朱翊鈞道:“就算走海運,黃河也是必須要治理的。”

“就算潘季馴治理有方,黃河不再決堤,海運也不宜廢止。”

新建伯王承勳大膽問道:“依陛下的意思,是走漕運還是海運?”

朱翊鈞道:“漕運和海運一起。”

眾人互相看看,仍是不懂皇上的意思。

“只要黃河沒有大患,糧食仍舊通過運河送往北方。”

“海運也要繼續,船上可以沒有糧食,把大明最先進的火器備上,去浙江、福建,多找些擅長制造大船的工匠,帶著他們走蘇州到天津,往返幾趟,改進船只。”

大力發展海權,一直以來都是他的目標。打開這條從南道北的航線,將來不管是

運糧食、運貨物還是運送軍隊,省時省力省錢。

雖然有些迂腐,或是既得利益者常常把祖制掛在嘴邊,但也有許多人,受當時思潮的影響,喜歡朱翊鈞這種勵精圖治,敢於變革的君主。

殷正茂是張居正的人,朱翊鈞雖然還未親政,但張居正早就寫信給他,皇上有什麽想法,要他全力配合。

他身為大明臣子,自然會無條件服從皇上的諭旨,哪裏需要張閣老叮囑。

張居正看完朱翊鈞的信,實在不知道說什麽好。

他人在南京,太祖高皇帝的地盤,天天還幹著違反祖制的事情,一點心裏壓力也沒有,也不擔心大臣們反對。

朱翊鈞當然不擔心,那些把祖制搬出來反對他的人,都被他送去孝陵盡孝去了。

皇上拍板決定,廢除賤籍,張居正也並未反對。很快,內閣擬旨,頒布天下。

朱翊鈞又去了集賢閣,元寶老遠看到他,歡天喜地的跑過來,向他分享一個好消息:“小爵爺,我已經脫籍了。”

朱翊鈞裝作剛知道的樣子,也替他高興:“太好了,你以後可以堂堂正正,坐在私塾裏,聽夫子講學。”

元寶嘆一口氣:“可惜,我的外祖父犯了錯,我不能參加科舉。”

朱翊鈞安慰他:“你好好讀書,將來,一定會有和當官一樣重要的事需要你。”

元寶眼睛又亮了起來:“真的嗎?”

朱翊鈞點頭:“真的。”

元寶笑瞇瞇的看著他:“對了,還有一件事忘了告訴小爵爺,薛姑娘打算帶著我一起離開集賢閣。”

朱翊鈞問:“去那位李將軍府上?”

元寶搖頭:“李將軍好久沒來過了。”

“元寶,”朱翊鈞摸摸他的頭,“你去問問薛姑娘,可願意見我?”

“當然願意啦,姑娘說過,你是他的大恩人,不是恩客。”

朱翊鈞笑了笑,準備上樓,元寶卻叫住了他:“還有,我以後不叫元寶了,我有大名。”

“林維楨是吧,”朱翊鈞回頭沖他眨了眨眼,“我記得。”

作者有話要說

【1】參考雍正廢除賤籍的諭旨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